人生第一課~遠離貧窮

人生過得太苦, 往往很難進入修行之路...

何為修行, 每個人定義不同, 蘇菲將之定義為找到此生最大滿足感的過程

如果很抽象, 簡單的說就是找到從百苦中解脫的方法

由於還有靈魂, 所以死亡並不是一種方法頂多只是止痛藥

可是, 萬一靈魂其實是不清醒的自己如作夢般的狀態呢? ( 這是現實 )

靈魂, 具備神通, 但是大部分時間不覺知不警覺

 

扯遠了~ 為了自我的進化, 為了人類的進化? 潛心修行是必須的

環境對於人生而言, 至關重要

貧窮容易讓人一輩子忙碌, 無時間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貧窮往往是造成人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至少是原因之一

所以遠離貧窮是很重要的一課

而最簡單遠離貧窮的方式是開源+節流

老生常談, 卻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 畢竟金錢流入遠比不上慾望無窮

若再加上人往往不自覺的花錢如流水, 賺錢花錢的循環留下的也是有限

是, 人須即時行樂, 但, 不論收入多寡都必須有自己的規劃

算出能花多少與儲蓄多少, 可以延遲消費但是絕對不可透支甚至預支

 

多少薪水就做多少"合理"的消費

例如月薪3萬的人,花了2萬買個名牌包就不合理了

或是經常的上餐廳吃一餐6千的食物也是不合理的

現今各大網路賣場的商品玲瑯滿目, 看似便宜但是容易買了一堆不合適的東西

其實也算是買貴了, 每個人也都是要自己去衡量的需要與想要之間的界線

 

需要: 最近需要吃的、用的

想要:大特價想要買來屯的

 

每個人都需要定期檢視自己消費, 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想要"的消費

不是不能享受生活或是囤積, 而是必須量力而為

擁有存款的人從來都不是那些賺多少花多少, 盡力享受生活的人( 至少不是你看到的那樣)

因為其實台灣有不少人雖然跟他人領著同樣薪水但是家裡有底子會給零用錢

所以看起來很享受物質, 但如果自己沒有卻想有同樣品質生活

那就得承擔代價~貧窮

 

有種貧窮是一種現實, 那就是沒有存款

有種貧窮是一種感覺, 那就是有存款但不多或不足夠

(但是要知道有存款至少能投資,讓錢滾錢, 至少萬一突然沒了收入可以應急, 沒存款,就什麼都沒了)

哪種狀況比較讓人有壓力, 也是在消費之前需要衡量的點

 

其實有個很微妙的事也是最近的體悟

賺得再多, 若不克制欲望, 也是很容易變得一貧如洗

所以克制欲望甚至比努力賺錢更來得重要

但如果只是講克制欲望, 對心理來說多少會有點抗拒

不然換句話說:為了更多的幸福感, 需要的只是更簡單的生活

何為簡單?

也就是少消費就能減少工時, 畢竟沒人能工作到老死總要退休

存款要有, 存款若有就可以進行投資, 分散之後風險也要控制

控制之後也是能穩穩的賺, 幸運的話存款能翻倍, 沒那麼幸運的話至少能增加

身為台灣人很幸運的一點是雖然低薪但至少有保障基本薪資,

蘇菲見過領基本薪家裡也不怎有錢的人, 生活還是過得舒舒服服的

身上也存款, 也有自己的一套投資, 靠的就是比較節儉的度日

 

錢難道不是拿來花的嗎?

這看似很合理的一句話卻是讓很多人陷入貧窮的陷阱

確實是拿來花的, 但如果全部都拿來花

一旦生病沒辦法工作怎麼辦?或是突然失業?

或是家裡有個萬一急需用錢?

人往往得惦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不管不顧的人, 是不負責任的

 

薪水不能致富, 儲蓄也不能, 投資才能

這是很多有錢人不會說的

所以, 還是盡可能遠離那些慫恿你消費的人或老闆/老師吧

因為那些人可能會讓你連投資的能力都沒有

尤其直播, 很容易就讓人衝動消費

 

如果一直覺得物質不夠, 不是應該購入物質

而是檢討自己內心是否空虛

一旦衝動消費, 金錢減少得來的難道不是更加空虛?

如果已經什麼物質都擁有仍覺得空虛

要做的也不是消費

而是檢討自己是否不知足?

 

心靈上的滿足, 往往建立在"很基本物質"的環境上

意指吃得飽、穿得暖、有個遮風避雨的棲身之所

擁有自己的興趣發展與適度的社交

其他其實都是附加的...不一定需要的

 

蘇菲個人比較傾向於看淡物質的那邊

因為欲望是無窮, 適度的欲望有助於成長

過度的欲望, 讓人辛苦

 

一定程度上的富有, 如果可以, 也是要盡力爭取的

擁有讓人身心都輕鬆的存款數字更容易修行

但不代表要先致富再開始修行

 

投資方面現在有很多門路可以學習,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一套方法

選適合自己的那一套就對了, 這點蘇菲不精通就不多說了

而關於天然水晶, 雖然承認其能量是好的而能有能力擁有也很好

但是, 買得太多或太貴... 個人認為還是多惦量自己的狀況吧!

適度擺放可以提昇空間能量, 過度的擺放心情可能反而雜亂進而影響財富與家庭和諧

而最近地震頻繁, 不知那些放很多水晶的客人家裡可好?

希望都別擺得太高, 砸下來打到也是很疼的 

 

而那些心靈課程... 人原本就很有靈性了

學多了, 也不會更有靈性

智慧從來都不是建立在知識上

而是靈魂獲取訊息的能力高低、生活體驗美滿與否

致富的心靈學學多了也不會富有, 付諸實際行動去學習投資才能讓存簿數字增加

 

以上, 共勉之~

 

.

蘇菲:

雖然打出這篇分享的本人雖在大部份人眼中算不上富有

但每個人心裡都有把尺, 蘇菲自己的尺告知算是可以了

就如同上述, 適度的欲望有助於成長

過度的欲望讓人辛苦

還是盡量的拉住欲望帶往最大幸福感的方向:修行,進化ing

 

人再怎麼富有, 也不可能擁有全世界

買了再多、體驗再多, 最後仍是一副枯骨

甚至還拉了無辜的人陪葬(看看現在發生的那些戰爭...唉 欲望阿)

少數人的欲望造成多數人的悲慘

 

人應該要好好的想想, 要怎樣讓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更好

而不是只是為了自己的欲望、荷包奮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yinlove 的頭像
    sophyinlove

    ~ Relax ~

    sophyin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