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ts.jpg

這世界, 其實微觀角度, 看起來很"虛"

在此, "虛"並非虛無、虛幻

而是空隙很多的意思, 

宏觀下堅固的桌子, 微觀角度其實非常多孔洞與空隙

究竟是人賦予他堅固, 還是他真的很堅固?

每個東西從最細微的角度, 其實都在振動(所以有人說一切都是頻率)

 

最近經過邦友的推薦看馬臉姊的youtube影片:

 

 

影片中提到, 催眠師催眠了一位民眾, 讓他看不見自己的女兒

而且在催眠之後, 他真的看不見自己的女兒

催眠師進一步的實驗,把一個東西放在女兒背後問他手上拿著什麼

他竟然答得出來, 還能說出上面的刻字

 

突然覺得可以對應過去好像在哪裡看過連結得上的訊息

重翻早期課筆記

 

---

摘錄p146

架構只是為了方便,就像我之前說的,你們的牆壁也是為了你們的方便。牆壁不是真的在那兒,但是你行動時最好當它真的存在,免得撞斷脖子。我仍然必須尊重我自己層面上很多的類似架構,但由於我對這些架構的理解,所以它們部會一直都那麼"不透明"--這是很差勁的形容詞。

智識上的真相不會讓你們自由,但這是必要的先決條件。如果真是這樣,你們的牆壁就會瓦解,因為理智上你們明瞭牆壁的本質相當不可靠。既然"感覺"通常才是心智賴以建立的黏著劑,因此如果你們要在特定時間、於特定的存在層面上找到自由的話,必須改變的其實是感覺本身。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感覺的改變會讓你們看到不同的變化。既然感受是一種黏著劑,完全改變它對你們沒有什麼好處,因為你們當下存在的世界會分崩離析。

---

 

雖然蘇菲有時還是會想要利用這種比較超科學的理論去做一些奇怪的實驗

但最近感覺似乎這有點危險

(不過這種實驗多半是什麼都不會發生的機率居多

因為不是那麼容易施行)

 

基於這個超科學的理論

可試驗的如下:

若催眠改變感覺、感官、情緒

進而可變透明、外觀、漂浮、穿牆、改變感知的味覺?改變感知的嗅覺、聽覺、觸覺

自我催眠看起來似乎難度有點高

但,有志者,事竟成

無聊且勇敢、具冒險精神的人也可以試試看

 

蘇菲過去是很有冒險精神的人拉

不過現在...還是算了

有了另一半與小孩之後就覺得現在這樣生活就好了

 

但, 有些已開發的成果, 不論曾冒險與否的

確實拓展了眼界與生活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冒險

不過,有些人傾向安逸有人傾向轟轟烈烈

在於每個人選擇不同

 

分享上方資訊只是為了幫那些願意冒險的指路

至於會不會成功, 是個大問號

有些事情不試試看, 永遠也不會知道答案

畢竟這世界上的科學, 其實也沒有那麼科學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yin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